铭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记南京外国语学校2020年“行前一课”活动

发布者:学生处发布时间:2020-07-15浏览次数:1738

2020年7月7-8日,我们34名高三应届毕业生在尚媛媛老师、张晓松老师、韩维萍老师韩煦老师的带领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加了为期两天的“行前一课”学习活动。本次活动时间正值全民族抗战爆发83周年,因此更具教育意义,此次活动也在7月7日的央视新闻联播上有报道。“行前一课”是同学们赴外地、外国求学前的一次珍贵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至今已成为了南外的传统。同学们表示,在离别家乡前学习南京大屠杀历史有着特殊意义,要铭记历史,更要做和平的使者,把和平的种子撒向世界各地


七月七日上午八点半,我们参加撞钟仪式并为遇难同胞献花缅怀。钟声回荡耳畔,是后人对那段历史的铭记;白花敬献同胞,是我们对死难者最诚挚的缅怀。接着纪念馆馆长张建军先生教育我们年轻一代要“不忘历史”“身有勇气,心怀善念”“做和平的种子”


随后,我们跟随讲解员,一同参观南京大屠杀史实展。


我们有幸见到了已经92岁高龄的艾义英奶奶,艾奶奶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她叙述的亲身经历将我们也带入了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我们注意到,艾义英奶奶在讲诉的最后反复说“我现在越活越开心,这离不开党和国家对我们百姓的关怀”。我们想,中华民族经历了同胞惨遭屠戮、山河喋血的痛苦,所以更懂得和平“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今天的中国,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一个繁荣发展的伟大时代。


在此之后,我们聆听了紫金草的故事,参观三个必胜史实展并亲手制作了紫金草。同学们将手中寻常的紫色方片纸,一步一步叠成紫金草的模样,捏完最后的花蕊时,每个人心中都是激动与自豪。


7月8日,我们参观了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一个以泪为主线的纪念馆,设计了泪洒一面墙,泪湿一片地,泪滴一条路,以及一个设计巧妙而震撼人心的雕像,流不尽的泪。一进门,右手边就是32位幸存者的照片,每一位的眼里都写满了沧桑。


接着我们观看了纪录片《三十二》,主人公韦绍兰老奶奶,真实地向荧幕前的我们讲述了她的经历,她的坚强在她唱的民谣里有淋漓尽致的体现:“天上有雨路又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忧愁自己解,自流眼泪自抹干。”


两天中,我们聆听了王卫星老的讲座《南京大屠杀真相》和齐春风教授的讲座《我们如何面对历史悲剧》,随着专家学者的层层解析,我们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也更加深入。


在活动最后环节,我们分为8个小组,通过展示PPT和演讲的方式总结汇报两天的学习感受。付敬乐同学和徐博同学有感而发,共同赋诗一首: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可以落实到我们每个人肩上的责任。我们以后可以在外交、科研、教育等领域发出自己的光热,真真正正地承担起一个当代青年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正是对死难同胞和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

以下是摘录部分同学的感悟:

史茹文(保送复旦大学):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忆不仅仅是30万遇难同胞这一个单薄的数字,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对我而言,变得更加鲜活,更加富有意义。

蒋含漳(已录取康奈尔大学):作为青年人,我们将是国家发展的源动力。而作为留学生,我们可以说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承担的就更多。以后在国外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尽力传递这段史实和中国和平的信念。

惠晨原(保送北京大学):今天来参观的都是00后的同学,我觉得我们需要不时地去回顾一下历史,我们正视了历史,才能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才能更好地去直面未来挑战。

徐艺浈(保送北京大学):我即将走入大学校门,以后我也有可能走出国门,我会牢牢记住我是一个南京人,我是一个中国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作为青年人的使命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少年强而国强,我觉得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就是建设祖国的主力军。

周润琪(保送北外学院):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紧要关头,和平显得尤为重要和珍贵。而我们对于和平的信念,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在于铭记历史奋发图强。

付敬乐(保送北外学院):这次和同学们来上“行前一课”,意义非凡。撞响和平大钟时内心激动。这钟声是警示之声,提醒我们勿忘历史。

韩嘉鹏(已录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去仇恨或者是在微博上到处与人争论的“键盘侠”,而是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

李滟鸿(已录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我们学校的校训是:中国灵魂,世界胸怀,我希望能践行这一校训。在前往美国读书时,把这段历史真相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

周于行(已录取美国南加州大学):在纪念馆我看到很多真实的史料,如果可以拍照的,我都把它们拍了下来,将来可以展示给外国友人看。

帅凯翔(已录取伦敦大学学院):这次活动后,我更坚定了自己作为一个即将出国的中国留学生,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强大的渴求。

倪匡洁(已录取伦敦大学学院):今后我去到国外留学,也会将这段历史讲述给我的朋友们和其他外国友人,让更多的中国人和外国人了解到这段重要的历史。

撰稿:2020届高三6班 徐艺浈

图片:张晓松老师、韩煦老师、南外官微、纪念馆官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