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庆小康,家圆迎中秋——记2020年国庆、中秋主题团日活动

发布者:学生处发布时间:2020-10-29浏览次数:2100

花香月圆国庆到;家庆国庆普天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我们迎来了中秋国庆的双节团聚。为响应党中央号召,加强南外学子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同学们刻苦学习,努力奋斗,校团委发起并组织了以“共迎小康社会”为主题的国庆、中秋主题团日活动。活动分为四种形式:一、开展“决胜小康”主题征文活动;二、组织“我们的小康”主题团课;三、组织“决胜小康,我们在路上”志愿活动;四、进行“小康社会风貌”主题寻访。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从2000多年前的《诗经》开始,“小康”作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代名词,就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和社会理想。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对小康的解读可谓精彩纷呈:

从小房子到高楼大厦




从自行车到私家车


从大使馆被炸到山东舰的威武


垃圾分类、中国梦……同学们对小康的理解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学校的范畴,而是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正体现了我们南外人“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心胸境界。

个人发表着对小康的理解,支部推动着小康认识的深化。各团支部召开了“我们的小康”主题团课,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创意的设计,宣传小康目标,加强爱国精神。领会了奔赴小康的艰辛与成就,明确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加深了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理解,加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念。


极富创意的情节、妙趣横生的语言、生动自然的演绎,这些都让同学们对“我们的小康”有了高度的理解,同时也能让许多同学联想到了很多,以下这篇是张源同学的一篇联想。

脱贫攻坚2019

——小说《社戏》续写

  今天是2019年3月25号,是我回到故乡的第一个月。此时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一年时间,周宏轻轻合上桌前泛黄的日记本。

时间过的飞快,周宏此时已经30岁了,他永远也忘不了叔叔带他回故乡的事,于是便立志长大后要对社会有所作为。如今,刚从清华大学政治系毕业的他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选择回到家乡——浙江省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响应中央号召,成为驻村第一书记,扎根扶贫一线。

来到村里的第一天,刚过完年,踏着冻僵的泥土,周宏来到了这个他既熟悉又陌生的小山村。离开了城市窗明几净的公寓楼,住进了落满灰尘的泥瓦房,周宏心里没有一丝怨言,反而满是憧憬和喜悦。他早就对家乡做足了功课,并决定要带领当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种植人参,还要修大路,争取在一年半内全面脱贫。

一阵敲门声打断了周宏的思绪,伴着几声吱呀,他打开了门。门外站着一个人,他个子不高,小眼睛,一张圆脸,红润中透着紫。周宏看得出,他其实并不比自己年长,只是贫困和农活儿使他布满皱纹的脸显得饱经风霜。还没等周宏开口,他用沙哑的声音说道:“上面来的干部吧,您来的可真是时候,我们村这是要脱贫哩。”顿了顿,他继续说:“对了,我叫水生,是这里的村长,以后有什么工作尽管叫我。”水生?周宏大吃了一惊:“您是水生哥呀,您还记得我吗,我是宏儿呀。”水生的双眼顿时放出了光:“宏儿哥原来是你啊!”两人兴奋地交谈起来:“自从上次你离开家乡,我以为我再也不会遇见你了。”周宏将自己多年的经历以及此次回乡的原因告诉了水生。谈起自己的父亲,水生略微有些悲伤的告诉周宏,他的父亲闰土叔在几年前去世了,走得很安详。不知不觉,两人谈了一个钟头,水生对周宏的脱贫计划很是赞赏,并决定要和水生一同努力,让小村尽快脱贫。

  “今天是2019年9月30日,我回故乡以经半年了,一切都进展顺利。多亏了水生哥的帮助,许多农民不认可人参的价值,不愿意种,水生和我挨家挨户的解释劝说。村里没有资金修大路,水生也和我一道,带领村民们修缮村里原来那条小泥路。路修好了,人参今年的收成看来不错,我们离脱贫不远了。”日记本摊开放在小桌上,而周宏的屋里却有许多人。周宏、水生,还有许多村民们一起围在“第一书记”屋里那台破旧的电视机前,观看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当习近平总书记将那枚金灿灿的勋章挂在脱贫模范申纪兰同志的胸前时,周鸿心潮澎湃。他下定决心,我也要向申纪兰同志这样的老前辈那样,尽自己的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牢记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周宏回头一看,发现水生正咧着嘴朝他笑,紫色的圆脸上洋溢着喜悦。周鸿会心一笑。

周宏一直在努力,水生也是。离过年不远了,离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远了,离宏儿的脱贫攻坚梦也不远了。

脱贫攻坚2019,宏儿梦想着,也在行动着。

周宏作为清华的毕业生,扎根乡野,为了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作为学生的我们该怎样为此事业添砖加瓦呢?也许张灵慧同学的这篇志愿活动报告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决胜小康,我们在路上”志愿活动报告

天高云谈,秋高气爽。金秋十月,恰逢国庆、中秋双节来临之际,我回到了位于海南省琼海市的老家,响应团的号召,开展“决胜小康,我们在路上”志愿活动。

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卫生清扫。在琼海市先锋社区的许可下,我帮助清扫了社区的几条主要街道,并帮助社区居民进行了垃圾清扫和垃圾分类。十月的海南仍保留着丝丝暑气,但满身的汗水使人感到十分充实。


几年没有回来,老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坑坑洼洼的泥巴路,现在都改造成了平整宽敞的水泥路;原来残破的鸡窝猪圈,也都围上了整洁的围墙;蚊虫苍蝇比以前少了许多,路上的鸡鸭鹅粪也都不复存在;附近的小学盖了崭新的教学楼,田地改造成了居民区;马路上交通秩序井然,曾经街边的小摊小贩也都有了门面房……清扫的过程十分顺利,因为街上原本就没有过多的垃圾杂物。居民们的垃圾分类意识也都很强,许多人家都自觉地把干垃圾和湿垃圾扔在不同的垃圾桶里,极大地减轻了环卫人员的负担。这些改变,都是这里走向小康社会的证明!

我想,这些改变,一定可以归功于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相应政策。社区的改变,得益于增强发展协调性和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在全国各处,还有许许多多和先锋社区一样,正在不断发展,持续向好的社区。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相信祖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按时达成。决胜小康,我们在行动,我们在进步,我们在路上!

方浩边同学的爸爸为了帮助陕西打赢脱贫攻坚战,去西安工作。他说道:爸爸经常深入崇山峻岭、高原沟壑之中,那里有深度贫困的群众,那里有江苏派过去的干部,那里还有江苏资金支援的一个个扶贫产业项目。这些项目有毛绒玩具社区工厂,茶叶、菌菇、苹果、猕猴桃、西瓜等生产基地,奶山羊养殖等等,让贫困群众镶嵌在这些产业链条上,带动他们脱贫致富。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考察的平利茶叶、柞水木耳、锦屏社区工厂等项目,都有江苏资金支持和江苏干部付出。爸爸他们还帮忙组织陕西剩余劳动力到江苏来务工,疫情期间甚至专门包车包专列输送,为的就是确保安全不耽误时间,让他们尽快投入工作岗位带来收入增收。

我进入高中后学习很紧张了,有时很希望爸爸能多陪陪减轻点压力,但他却不在身边,心里难免失落,很希望他能早点回来。但是爸爸说,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陕西还有18.3万人口没有脱贫,有的即使脱贫了也还有返贫的风险,他们接下来的任务要帮助陕西巩固前面的脱贫成果,通过江苏对陕西的资金支持、人才支援、产业扶持等措施,助力陕西人民跟我们一样过上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

比起我个人、我小家的困难,像爸爸他们这样的一帮人,克服思乡的苦恼、生活上的不习惯,在他乡帮助更多的人过上小康生活,我这点困难又算什么呢?我想我一定要增强学习自觉性,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后能像爸爸他们这样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历史的车轮滚滚来,作为新时代的南外学子,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我们是见证者,更是奋斗者。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今朝梦圆。决胜小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优秀青年,我们应当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不负青春,无愧民族,立足学业,履行历史使命。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同亿万人民一道,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通讯员:校团委宣传委员周灵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