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南京外国语学校联合创新实验室授牌仪式在南京外国语学校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是双方在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合作的崭新起点,标志着双方共同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倡导中小学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开发普适化教学资源,建设泛在化教学环境。本次合作旨在两校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两校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升更适应未来社会挑战的竞争力。授牌仪式恰逢南京外国语学校创新发展年,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在教育创新领域的深入发展。
一、领导致辞
1.南京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李鸿彬致欢迎辞
李校长首先对所有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回顾了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发展历程,强调学校“全面发展、自由成长”的办学理念,并表达了对联合创新实验室的期待。李校长表示,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建立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实践创新、探索科技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他相信,通过此类合作,学生将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2.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在琛讲话
张书记在讲话中首先强调了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办学历史和科研实力。他提到,学院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并设有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毫米波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端科研平台。
在此基础上,张书记进一步指出,联合创新实验室的成立不仅符合教育部的“珠峰计划”,也与国家的“2035年规划”紧密相连。通过这样的合作,两校将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张书记还提到,联合创新实验室将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他强调,这不仅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响应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的具体行动。
最后,张书记对联合创新实验室的未来充满信心,期望它能够成为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的重要基地,为东南大学和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发展增添新的辉煌。
3.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学处胡葆青主任致辞
胡葆青主任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和目标定位。她提到,实验室将通过科普讲座、实验室参观等形式,激发中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胡主任强调,实验室的建设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4.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余超教授致辞
余超教授在致辞中对联合创新实验室的课程设置和学生科研训练项目(SRTP)进行了详细介绍。他介绍,实验室将通过《人工智能通识导论》等课程,使学生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及应用领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余教授表示,通过这些课程和项目,学生将获得宝贵的科研经验,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二、揭牌仪式
在热烈的掌声中,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在琛和南京外国语学校李鸿彬副校长共同为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标志着实验室正式成立。李校长代表学校向张书记赠送由高一(7)班学生刘文林写的书法:联合创新,智启未来。这不仅是对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感谢,也是对未来合作的美好期许。
三、课程计划介绍
1.东南大学黄岩教授和张慧介绍课程计划
(1)《人工智能通识导论》课程将使学生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及应用领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黄教授表示,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人工智能的全面认识,为未来在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筑牢根基。
(2)联合创新实验室引入学生科研训练项目(SRTP),通过常见的智能信息处理应用场景,理解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的基本工作方式,利用计算机实验环节,更深入理解人工智能信息处理的原理、能力,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课程关注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处理方法,注重对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和整体思考能力的培养,让中学生提前体验科研过程,培养科研思维。通过SRTP项目,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到真实的科研项目中,与导师一同探索科学奥秘,提升自身科研素养。
(3)基础研究:手写体数字识别基于DNN
本项目通过实验了解DNN模型结构、前馈和反向传播训练过程,对MNIST数据集进行分类。实验基于Matlab实现,MNIST包含60,000张训练图像和标签,测试集有10,000张图像和标签。DNN是深度学习模型,适用于非线性和高维数据学习,由多层神经元组成,通过前向传播计算结果,反向传播更新权重和偏置以训练网络。
项目任务
(4) 跨学科探索:毫米波雷达手势行为识别基于深度学习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人机交互多样化和智能化,手势交互和语音交互成为主流。毫米波雷达手势识别方法具有高集成度、全天候工作能力,不受光线影响。本项目通过77G毫米波雷达采集手势行为数据,搭建深度神经网络实现手势行为识别和分类。
2.南京外国语学校创新教育处李曙副主任介绍课程计划
李曙副主任在介绍中提到,联合创新实验室将设计衔接中学与大学的课程,通过实践训练课题,让学生深入了解神经网络的输入输出结构、模型设计和训练过程,感受如何应用AI解决实际问题。李副主任表示,这些课程和项目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授牌仪式圆满结束
授牌仪式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南京外国语学校将立即着手规划实验室的具体运作,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落到实处,每一项计划都能产生实效。双方都对实验室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期待通过共同努力,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教育创新平台。
五、联合创新实验室的意义与展望
联合创新实验室的成立,对于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南京外国语学校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不仅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实践创新、探索科技的平台,还将整合双方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深度融合,形成协同创新、资源共享的教育新生态,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触科学前沿的机会,从而培养更多具备科学精神、科研思维、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未来复合型科技人才。
今天的授牌仪式将作为两校携手合作的起点,共同推动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发展。我们期待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